《规划社会的来临:重读〈大同书〉》,作者:王东杰,版本:生活·读书·新知|三联书店 2025年3月
推荐理由:
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反乌托邦著作,《大同书》呈现了康有为对未来社会的细致想象。本书试图结合《大同书》及其诞生的思想、社会语境,揭示其所昭示的近代中国思想转折。提起“大同”,人们常会联想到一种全球性的视野,在如今呼吁全球化的语境下,这种愿想并无稀奇,但康有为写作《大同书》的年代,恰是中国历史上极为“逼仄”的时刻,列强的虎视眈眈让国人充满焦虑。康有为如何在一个被殖民侵略的立场,想象一种全球联系的图景?这是一个充满悖谬和吸引力的思想史议题。作者王东杰认为,康有为的尝试是将“现实”放入“历史”的长时段中,让现实中的国家失败可以从未来的世界中寻求到安慰。
作者认为,《大同书》以中国传统的思想为接引,呈现出所处年代罕见的现代意识。大同世界的医疗、教育、文化机构等,共同形成了一种理性主义主导的“规划社会”,这和查尔斯·泰勒、福柯等人对现代性的洞察如出一辙。《大同书》在中国的语境下与现代性产生对话。而理性主义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张力,成为作者反思的起点。在这一意义上,本书的写作也具有了极强的当下性,为我们反思如今身处的技术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。
撰文/刘亚光
编辑/王铭博 张进
校对/贾宁牛宝宝
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